方山之巅的长城
明长城大同镇的遗址弘赐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宏赐堡村。“弘”“宏”两字在这里是混用的,都指同一个地方。《明实录》以及专门记载明长城大同镇的《三云筹俎考》等古代文献中,用的是“弘”字。而比“弘”更早用于这里地名的是“红”,“弘赐”是由“红寺”改来的。明长城的军堡“弘赐堡”修筑在一个以前叫“红寺”的地方,后来这座军堡衍生出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的名字叫“宏赐堡村”。今天“红寺”这个名字是彻底废弃不用了,而各种地图、各种资料记载这个地方大多使用“宏赐堡”,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弘”“宏”混用,已经查找不到出处。也还是有人用“弘赐堡”这个名字的,“弘”“宏”各有出处依据,所以在探讨这座明长城遗址前,有必要专门明晰一下它的名称问题。本文谈及村庄时使用当今政府官网里的名称“宏赐堡”,但引用文献时使用“弘赐堡”。
弘赐堡为大同镇分巡冀北道北东路所辖,据《三云筹俎考》记载,嘉靖十八年(1539年)修筑了土堡,万历二年(1574年)包砖增修。设守备官1名,驻兵人数为607名,马和骡子共92匹,分守长城十九里,边墩二十六座,火路墩八座。在此之前,嘉靖三年(1524年),因创设弘赐堡以及镇川堡、镇边堡、镇虏堡、镇河堡等五个堡寨,引发了动乱,修筑工程被迫废弃。一直到了嘉靖十八年(1539年),尚书毛伯温巡视边境,说:“如果不设置瞭望敌情的哨所,靠什么去追击敌人呢?我一定尽力承担修筑的任务让它完成。从嘉靖到隆庆年间,敌人多次入侵,他们进攻的方向,一定先指向弘赐堡。如果进攻弘赐堡,那么得胜堡的援兵就会被切断,大同镇城就会告急,这就是所说的对于我方来说是防守的地方,敌人必定会进攻,这里确实是要害之地啊。”弘赐堡旁的石燕庄沟、黑石头沟、水泉沟都处于交通要道,其中石燕庄的情况更为严重。如今修筑城墙和桥梁,这项工程十分紧急。边外牛心山等地,是蒙古顺义王等部落居住放牧的地方。每当遇到开集市的时候,明朝镇守的官员和道员就会移驻到这里来监督控制局面,并且还专门在此设置了北路通判,来稽查审核粮饷等事务。
展开剩余69%弘赐堡的规模并不大,但却直接关系到大同镇城的安危,曾多次与大同城的命运紧密关联,《明实录》中多次提及该堡,仅《世宗实录》就多达16次,涉及大同镇边防、蒙古侵扰、军粮供应、官员奖惩等事务。例如卷三百八十九记载:“嘉靖三十一年九月庚辰朔,虏由红土墩出边,是日弘赐堡有虏二万骑溃墙入,散掠大同左右及安东十七卫、大同怀仁二县”,说的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九月初一(庚辰日,朔在农历中表示每月初一),蒙古骑兵从红土墩越过边境。就在这一天,有两万蒙古骑兵冲破弘赐堡的城墙进入,分散开来在大同周边以及安东十七卫、大同县、怀仁县一带地区肆意掠夺;“甲申以三十八年山西弘赐堡失事谪大同北东路参将王臣等三人戍边”,说的是甲申日,因为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山西弘赐堡发生了军事上的失误(导致出现不利局面或遭受损失等情况),将大同北东路的参将王臣等三人贬谪发配到边疆去戍守;“大同自弘赐堡拒虏市后,日苦侵暴,虏屡传言,求开市如初,无敢应者”,说的是大同自从在弘赐堡拒绝了蒙古部落(虏,这里指当时的蒙古部落)关于互市(贸易往来)的请求之后,每天都遭受着侵扰和暴虐对待的痛苦。蒙古部落多次传话,像当初一样请求开启互市,(但是)没有人敢回应他们。从以上这些文献记录中可以看到,弘赐堡在整个明朝中后期军事边防、人事变动政治斗争、边境贸易互市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今天的宏赐堡只是一个村庄,但拥有自己的火车站,一是京包铁路,始建于1905年,宏赐堡站设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为服务大同煤炭外运及沿线工农业而增建的小型车站。二是大准铁路,“大”指山西大同,“准”指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这条铁路是现代化电气铁路,主要运输鄂尔多斯煤炭到秦皇岛港口等地。
鲜为人知的是,宏赐堡坐落在一座世所罕见的矿藏上,它的地下有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资源宝贝,有全球罕见的鳞片石墨富集矿带,是中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其开发历史与侵华日军掠夺、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紧密交织。
截至2022年,宏赐堡旁已探明石墨储量约2.3亿吨,占中国天然石墨储量的15%,矿石平均固定碳含量10%-15%,最高达25%,属于特大型晶质鳞片石墨矿床,与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并称“世界三大优质鳞片石墨产区”,其高纯度(>99.9%)、高结晶度特性,是生产核反应堆减速材料、锂电负极的核心原料。大鳞片石墨是制备柔性石墨密封材料、高端导热膜的唯一原料,宏赐堡矿供应中国70%以上相关需求。
1937年日军占领大同后,把宏赐堡石墨矿纳入“华北开发株式会社”统制计划,为军工生产(如潜艇电池、铸造模具)提供原料。1939年日军强征3000名劳工,修建宏赐堡采掘场(露天矿坑)及配套铁路支线(连接京包铁路),至1941年建成日处理矿石200吨的浮选厂。矿区劳工80%为战俘及强掳平民,死亡率达30%(1942年大同防疫报告记载矿区霍乱暴发致500余人死亡)。1940-1945年累计开采石墨矿石约15万吨,经粗选后运往日本门司港,再精加工用于制造鱼雷推进电机电刷。今日军浮选厂遗址仍保留着混凝土基座及日文标号钢构件。
如今,国有控股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鳞片石墨供应商,专注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占中国市场份额占18%)。这里所生产的膨胀石墨用于核电站密封件、航天隔热材料,全球市场份额占35%;球形石墨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全球市场份额占28%;石墨烯导热膜用于5G手机散热,全球市场份额占15%。2023年该公司突破18英寸单晶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为全球首创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产品曾出口美日韩等40国。宏赐堡石墨开发史印证了“资源安全即国家安全”的硬道理,2023年10月,中国已对石墨实施出口管制。
宏赐堡村东南10公里处是方山,又叫西寺儿梁山,山顶平缓,构成一个约2平方公里的高台。这里是北魏冯太后的陵墓,称作“方山永固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冯太后的历史功绩非常显赫,各种政治军事措施和制度建设都成绩斐然,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发展,为世人所铭记。永固陵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481年),由冯太后亲自选定的地址,历时8年修建而成。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死后被葬在这里。旁边还有另一座“万年堂”,是冯太后的孙子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自己在方山修建的寿宫。孝文帝最初是为了陪伴祖母,表达自己的孝心,打算死后也葬于此。后来北魏王朝迁都洛阳,孝文帝葬在了洛阳,所以“万年堂”是一座虚墓。附近还有几座寺庙的遗迹,使得方山永固陵颇具佛教色彩。这座北魏皇家陵园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在古代就多次被盗。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多件文物,其中墓室门框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甬道的石券门雕刻精美,线条流畅,技法纯熟,四件虎头门墩,姿态雄健,造型奇特,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今弘赐堡的城墙遗址残破严重,包砖以及砖券门洞已经不存,夯土墙也大段坍塌甚至湮灭,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旁边的夯土长城墙体轮廓清晰,墙上的墩台也依然高大挺拔,铁路把长城切开一个豁口,时不时有火车飞驰而过,火车与长城交相辉映,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宏赐堡村旁的这段长城紧傍着饮马河,所以有比较多的水浇地,而村旁就是火车站、石墨工厂,所以村民们可以有比较多的务工机会,生活相对略富裕一些。
今宏赐堡夯土城墙残破严重西安股票配资平台,堡内现存明代古井2口、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所立的石碑一通。村里人口较多。
发布于:北京市汇融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